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馬死落地行

吃過好的,很難再吃差的。穿過好的,也很難再穿差的。

人,真的這樣放不低嗎?

「馬死落地行」,說出來就很易,但做得出來就很難。聽到「難」字,我馬上精神,因為又是挑戰自己的時候。

一萬句安慰自己的說話,包括但不限於:

「又唔係未食過,算喇。」 「貴州啲人食都無得食呀。」 「你細細個咪又係咁樣大!」 「怕無自信,咪讀書叻啲囉。」 「吃得苦中苦!」 「你等三年,三年後,乜都有。」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三年後,你大可以乜都贏返來。」 「大個仔,要學吓忍得。」

的確很忍得。無法開車的日子,真的很上再騎上去。看到別人都飛快地開車,彎起腰扭盡油門,我的心曾酸過。趕時間,又想起我的愛駒。的確是愛駒,它跟我的日子,都很聽話,伴我挑戰過無數急彎,我要他突然從沉睡中醒來,由2000轉扭到12000轉,他不敢不聽從;偶然不聽話,也只是他身體欠佳,想我帶他到車房看醫生。現在鐵馬仍未死,但我卻要落地行。

我忍,忍…忍…忍…忍…忍…
到了一天,你會再多一個同門的忍者兄弟 Ninja ZX-10R。

看到一部電話,那「電子神經」又被觸動了。算,我忍你,還記得我第一部電話,什麼功能也沒有,我還是那麼成長。現在的電話,至少可以讓你聽mp3,又勉強可以看看片。

再沒有能力去買煙草,以往上網訂Dunhill Royal Yacht的日子,很難再於短時間內出現。不打緊,還有能力抽包登喜路香煙已不算壞。我亦有曾嘗過20一包良友,跟良朋好友一支煙兩分分的日子,真的很開心的。

慢慢放下身段,其實日子也不是那麼難過。很快,一天也就這樣過去,快如過彎一樣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4dzw_yHp8g

置物成本

添置物品時,一般都將焦點放在購置成本。例如,你打算買一台轎車,那車價連首次登記稅就是你的購置成本。不過,大部分物品,除了購置成本外,還有維持成本,同樣以一台轎車作例子,燃油、保險、牌費、泊車等就是維持成本。

很多時,在沒有理會維持成本時,那總成本就會大增。

女人愛添衣。女人添衣時,都只考慮到購置成本,甚至連購置成本也沒有考慮,更莫說會考慮維持成本。當她買了一件新衣時,那她就要找位置來放置該衣服,那就是你家的租金。當然,少量的衣服,對維持成本的增長不大,但當衣服的空間大於你衣櫃的容量,那就會增加維持成本,輕則少了其他的使用空間,多則還要租倉存放。當然,穿衣後的洗衣,護理等費用亦是計算在維持成本內。

同樣的理論,套在很多物品上亦可。

超級市場原本是一個零售商,那他們就有存倉的增值服務包含在其中,其貨品的售價比批發價高,某程度因為他們為你處理了物流,存倉等問題,讓你不用老遠走到生產商或貨倉提貨。不過,超級市場現時的買三送一、或買四件有特價,就將存倉成本轉價到顧客上。你所買的數量,根本就不是你短期所需的數量,但超市要你多買,就將存倉成本算在你頭上。

舉例說,你買了三罐食油,半年才用光,當你購置後第3個月家中失火,那餘下的1.5罐食油,損失就歸你。若你不多買,那餘下的1.5罐食油損失就歸超級市場,就算你家失火,或是該天是超級市場失火,那你都不用擔那損失。

下次買東西時,除了考慮售價外,請再想想維持那物品所需的成本。

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

與你無關



有沒有嘗試過自己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旺角或銅鑼灣獨自逛街。

都市人總帶一份空虛。就算他身處的空間永遠都填滿人,仍然會感到寂寞。

愛一個人,又是為了什麼?背後又有什麼原因?會不會因為,他的名字唸起來比較簡單?




名稱:與你無關
歌手:蔡健雅
作曲:蔡健雅
填詞:林夕
編曲:Adam Lee
監製:Adam Lee, Joshua Wan

(C) 1999 Universal Music Taiwan Ltd.

因為你流過的汗    因為你的手套的圖案
因為你的姓名比較一般 唸起來非常簡單
因為我們都孤單    因為不想晚餐吃不完
因為怕一個人不夠浪漫 才會對你喜歡

與你無關 與你無關

因為你不算難看    因為你牛仔褲的蔚藍
因為今夜星光那麼燦爛 沒有你是一種遺憾
因為沒什麼打算    因為只可以順其自然
因為每天一個人遊盪  才會對你喜歡

與你無關 與你無關

沒什麼負擔 愛你是我的事情
到底快不快樂 與你無關

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

藍光交叉點





近期其中一只打算入庫的片/劇就是Hotel Babylon。

說入庫,是因為我累積CD/DVD/VCD比累積財富還要積極,現時庫存中未看的就有超過40套電影、3系列共20隻DVD的紀錄片、新聞、企管錄像、2套國內電視劇。


就算我買了Hotel Babylon,都是庫存中的其中一個。

被google帶到去BBC Shop,看到Hotel Babylon不只是有DVD版,還有HD DVD及blu-ray兩個高清影碟版本。高清的價錢並非太貴。

死火,差唔多成年幾無買過Hi-fi,唔好咁喇,我會忍唔住。

想買一部blu-ray重播機,十個有九個都會咁建議:「買部PS3,平靚正。」我心想:「對不起,我不會用部遊戲機睇碟的。入面咁多線路,又咁多唔係AV有關的部件,干擾大。平倒也是,但靚……正……」現在我用的DVD機是Marantz DV6001,行Faroudja DCDi processing 做upscale,價位亦超過一部PS3,要升級,沒有理由買一部價位比DVD還要低的機吧!


我想買的一部是Pioneer 的 BDP-LX70,估價應該是PS3的4倍。要看高清,器材不能節省得過分。

交叉點已不再是HD DVD或 blu-ray,因為愛將Toshiba已敗陣,目前只有blu-ray可選擇。問題是,我還有一部不俗的DVD機,再買一部有點兒那個,更重要的,是blu-ray雖然急速發展,但選擇仍然不多,舊片upscale到 blu-ray,我的DVD機也可以做到1080p。新片選擇也未算多,買了機有點得物無所用的感覺。 何況,blu-ray碟還是太貴了,我要犧牲很多,同樣金錢只能買更少的片看。


忍多你兩年先買,片應該較多,而且機價亦較易負擔,目標仍然鎖定在Pioneer上。希望到時部Amp未壞,唔係就大出血。

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

踢假波

經常聽到別人說:「有無攪錯,咁都輸,踢假波喇!」

英超、意甲、國際友誼賽,什麼球隊對賽,只要是強隊輸波都說打假波。更甚的是,就算不是強弱懸殊的賽事,都會聽到打假波。

最經典的一場,莫過於1998年,世界盃決賽巴西大戰法國的一仗。
若說是假波,即開口的人就認為法國是該輸的一隊。
且看看當年法國國家隊的陣容。

Flag of France France

Head coach: Aimé Jacquet

No.Pos.PlayerDoB/AgeCapsClub
1GKBernard Lama7 April 1963 (35)37Flag of England West Ham United
2DFVincent Candela24 October 1973 (24)10Flag of Italy AS Roma
3DFBixente Lizarazu9 December 1969 (28)32Flag of Germany Bayern Munich
4MFPatrick Vieira23 June 1976 (21)7Flag of England Arsenal
5DFLaurent Blanc19 November 1965 (32)68Flag of France Marseille
6FWYouri Djorkaeff9 March 1968 (30)37Flag of Italy Inter Milan
7MFDidier Deschamps15 October 1968 (29)69Flag of Italy Juventus
8DFMarcel Desailly7 September 1968 (29)41Flag of Italy AC Milan
9FWStéphane Guivarc'h6 September 1970 (27)6Flag of France Auxerre
10MFZinedine Zidane23 June 1972 (25)33Flag of Italy Juventus
11MFRobert Pirès29 October 1973 (24)13Flag of France Metz
12FWThierry Henry17 August 1977 (20)3Flag of France AS Monaco
13MFBernard Diomède23 January 1974 (24)6Flag of France Auxerre
14MFAlain Boghossian27 October 1970 (27)6Flag of Italy Sampdoria
15DFLilian Thuram1 January 1972 (26)32Flag of Italy Parma
16GKFabien Barthez28 June 1971 (26)12Flag of France AS Monaco
17MFEmmanuel Petit22 September 1970 (27)17Flag of England Arsenal
18DFFrank Leboeuf22 January 1968 (30)13Flag of England Chelsea
19MFChristian Karembeu3 December 1970 (27)31Flag of Spain Real Madrid
20FWDavid Trézéguet15 October 1977 (20)4Flag of France AS Monaco
21FWChristophe Dugarry24 March 1972 (26)23Flag of France Marseille
22GKLionel Charbonnier25 October 1966 (31)1Flag of France Auxerre

當年還未算十分有名氣的球員,包括有亨利、韋拉、皮利斯。以上3人往後更在阿仙奴合作,踢出最悅目的足球。噢,還有球王施丹。卡林保當年踢最頂級的球隊;杜林踢當年還是一線的帕爾馬;李沙拉素踢德國班霸拜仁。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陣容很「夢幻」了。

當年的享利、韋拉、皮利斯已被召入國家隊,實力被認同,但還「未夠班」踢正選。這意味當時的正選,實力已很強。迪甘斯、迪西里、比堤和李沙拉素擔正,絕對有能力抵抗巴西的來犯。他們並不是踢個人足球,而且踢組織、默契,即所謂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巴西踢不出來,輸了也無話可說。2006年世界盃,法國再一次打入決賽,只是互射12碼敗給意大利。巴西無法打入決賽 ?若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在八強被法國淘汰的。

當時大家低估了法國的實力,而認為巴西踢假波。還有一點,主場之利不是近年才有的,我想10年前,主場球隊同樣佔地利。

我不是說沒有踢假波的情況,但又想想。辛辛苦苦爭取踢國家隊,為的是什麼??要錢,他們踢球隊的年薪及獎金,比他們踢世界盃所得的高出隨時不只兩倍。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打入決賽,卻會為錢而輸波?要假,分組賽假一場不就夠嗎?

說老實,世界盃一場假波,對巴西每一個球員的代價都太大了。聯賽每年都有,要爭冠軍也不是一場定勝負,久不久假一場的確沒有所謂。何況買盤者,贏波輸盤也可以,那就成績與銀紙兼收,雙贏的結果比世界盃決賽踢一場假波更有利。同樣,什麼本土盃賽,甚至歐聯賽事,年年皆有,爭標不成就轉會吧,機會多的是。歐聯踢6場分組賽,3勝1和通常夠出線,有兩場假波可踢;淘汰賽有首、次回合,首回合作客贏波,次回合又有機會踢假波。

世界盃,4年才一次,以一個球員踢14年全職足球計,只可踢3屆。一生人僅得3次機會爭標,卻打假波,而且還要選擇在千辛萬苦後,在決賽才打假波??難度他們踢完世界盃後,都再不可以踢波嗎??不要忘記,世界盃冠軍這一分CV,能令你叫價更高。有枱面錢不賺,要賺枱底錢,給我一些合理的理由吧!



7月12日周六晚上,法國國家隊於巴黎的法蘭西體育場聚舊,踢了一場表演賽。法國幫之一的阿仙奴經理雲格亦在場。說到雲格這名有碩士學位的足球經理,不只領軍能力了得,他亦精通多過語文,除了法文、英文和德文外,更能操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日文。

2008年7月5日星期六

欣賞技術


或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所愛看的運動。 那項運動你或者不會參加,例如會看足球的女性很多都不會去踢球,看賽車的人也必未是在清水灣、石澳出沒的飛車族。又有很多人以為,觀看體育項目,最大的樂趣必然是從技術性的角度欣賞。我不否認,大家在電視上所觀看到的體育項目,大多都是國家級或專業級的運動員參與的比賽或項目,技術上的可觀性甚高。不過,普羅大眾在觀看體育項目時,其實對技術層面的了解並不多,例如早前鄭潔打進溫網4強的一天,網球突然成為香港的熱話,而當日亦有大量市民觀看該場比賽。不過,當中有多少人跟本不知道首次發球的落點範圍要求,亦不知道單打邊線的畫分,更不知道決勝局、決勝分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不幸當天鄭潔落敗,否則市民應有更多機會去了解。

其實上述情況在雙數年,即世界盃或歐洲國家盃時就更常見。一眾人為熱潮而看足球賽事,只怕明天上班沒有話題,被人排擠。大家經常批評判罰12碼錯誤的問題,其實大家了解什麼是12碼嗎??

根據國際足聯(協)的Laws of the Game,12碼的以下的定義

A penalty kick is awarded against a team that commits one of the ten offences for which a direct free kick is awarded, inside its own penalty area and while the ball is in play.

A goal may be scored directly from a penalty kick.
Additional time is allowed for a penalty kick to be taken at the end of each half or at the end of periods of extra time.

那即是只要是一個直接自由球的判決,就足以判罰12碼。返過來說,其實12碼只是一個直接自由球。

以下就是直接自由球的判罰條件

A direct free kick is awarded to the opposing team if a player commits any of the following seven offences in a manner considered by the referee to be careless, reckless or using excessive force:

• kicks or attempts to kick an opponent
• trips or attempts to trip an opponent
• jumps at an opponent
• charges an opponent
• strikes or attempts to strike an opponent
• pushes an opponent
• tackles an opponent

A direct free kick is also awarded to the opposing team if a player commits any of the following three offences:

• holds an opponent
• spits at an opponent
• handles the ball deliberately (except for the goalkeeper within his own penalty area)

我曾經多次聽過:「你估吹罰球咩,12碼嚟邊度會咁吹呀?球證識唔識嘢呀?」但12碼不就是自由球吹罰的準則嗎?

此外,並不是每過離門10碼或以下的射門,都是應該必入的攻門,因此前鋒在有關情況下射失,請同時想想助攻的人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傳球,令前鋒更易處理。至於哪一情況下近門仍然是難射,相信直正有踢過足球的人都知。


至於技術性層面的觀賞角度,說比做得到更容易。想想身邊如陳方安生忽然民主般的忽然球迷,有多少會看球員的補位、包位動作呢?他們那些忽然球迷又有沒有分析進攻路線的能力呢?說真,這些是分析,不是娛樂,相信只有主教練(領隊)、教頭和球員才會如此觀看賽事。

沒有入球或入球「細」的球賽就不好看,但通常大賽決賽都不會有大量入球,因為兩隊都不會犯錯,出現入球的可能性不大;不會欣賞賽車的人,只不斷等待派車、撞車的情況出現。事實上,一個只踢英冠的球員,他的腳下功夫已十分了得,在nike廣告上的花巧表現他們都會,但在絕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不能犯錯,因為絕不能在球場上賣弄。鬥得難分難解的籃球賽事,娛樂性亦不及垃圾時間的高。比賽場上,只有實際,其餘的添加,只是爭勝以外的娛樂。


下次被問到「點解你會睇世界盃呀?」「點解你會睇NBA呀?」、「點解你會睇F1呀?」
想真,「我欣賞球員球技」這個案答你答得起嗎??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

York Place

近年樓盤改名千奇百怪。最近期怪名新盤如下:-
York Place、MOD595、潮樓、One New York、尚南天、首都、柏豐28

試想想。當你去探朋友,大安旨意搭的士去朋友屋企時

司機:「請問去邊呀?」
乘客:「York Place」
司機:「先生,請問去邊?」
乘客:「York Place」

司機:「乜話?」
乘客:「York Place」

司機:「邊度呀?有無中文呀?」
乘客:「灣仔呀應該,叫York Place,但好似無中文」

司機:「唔好意思,灣仔邊度呀?」
乘客:「灣仔...我都唔記得乜街,我估你識」
司機:「有中文都可能識,等我報台問問台妹」

司機:「326、326問路,乜鬼灣仔旭~披時~」
台妹:「可唔可以清楚再報一次?」
司機:「326、326問路,旭~披時~,應該響灣仔」

另一個司機:「喂326,灣仔莊士敦道近天地呀,舊紅教堂對面。」
司機:「收到唔該。」

上述情況,套用在MOD595、One New York皆可
*******************************

其實社交上,有時你講你住邊度時都幾攪笑。
以前你話你住:海怡半島、太古城、麗港城,唔會有攪笑位。
而家就唔同,當被問到「你住邊呀? 」

1. 「我住MOD595。 」(電腦呀?)
2. 「我住One New York。」(幾時移咗民呀?)
3. 「我住York Place。」(乜嘢新D場呀?)
4. 「我住潮樓。」(酒樓好住咩?)
5. 「我住凱旋門。」(拿破崙?)
6. 「我住首都。」(你返上北京做嘢?)
7. 「我住影岸.紅。」(係唔係影樓呀?)

********************************************

以往貴重地段的樓盤,好多時都唔會為樓盤起中文命,只會用街道名加號碼。

例如:
名稱 地址 中文地址 落成年分
Fung Shui 50 Plantation Rd. 種植道50 號 1954
Mayfield 41 Plantation Rd. 種植道41 號 1981
Severn 8 8 Severn Rd. 施勳道 8 號 2003
Circle Villa 16 Cape Rd. 環角道16 號 1971

通常此等樓盤不會強調樓盤的「豪氣名稱」,因為施勳道、環角道、淺水灣道、舊山頂道就已是品牌。

不過,我不認為「窩打老道8號」之地段何特別之有,一個在果欄旁的高樓,卻會如此命名。
同樣是8號,同樣是新鴻基地產,若價錢同樣,我會選擇「施勳道 8 號」。

************************************


若要在 「York Place」 和 「莊士敦道22號」 兩者選其一,我會選擇後者。至少的士司機會多謝我。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快如風


皮包鐵,一向都用作形容開電單車的實況。

不過,大家坐私家車時,有否開大車窗,確確實實地感受快如風的速度感呢?
就算開大了窗,風又會如何吹呢?
我想,若你高速行駛,風也只會呼亂你的頭髮,你總不會認為這是享受。
騎電單車,卻有另一個與別不同的感覺。

通常超過50km/h,風開始吹來。有頭盔的保護下,風在身邊吹,就像坐在海灘,感受海風從身邊輕吹。風和日麗的天氣,騎在鐵馬,由淺水灣上司徒拔道,再轉到大坑,然後落東廊,再走大潭。沿途欣賞風景,視角必定比汽車闊,就算你開convertible,享受程度也總不及開電單車。

望空大直路,自然想放肆油門,釋放引擎動力。不過,超過80km/h,風就太強,車箱內的東西也怕被吹走。這樣開快車,總是不能盡情。若是長頭髮者,就更不愛吹風開快車,因為不是所有長髮女孩都用rejoyce,總不是轉一轉頭就理順煩惱絲吧。騎電單車,就不用擔心這個速度,頭髮有頭盔貼服地保護好,風不會吹乾面部皮膚,但由頭到腳,都能感受到風的速度。

再上一層次,應該是超過140km/h。相信開大車窗開快車,風只能吹亂你的情緒。騎電單車,當開過100km/h,身體就自然會向前壓。同樣開快車,但你卻能同時跟風對抗,不讓氣流阻擋你的去路。你會越壓越低,將人與車合一,讓風經過背部而去,不容身體產生任何風阻。當你慢車時,又可以利用身體擋風協助減慢車速;入彎時亦可移動身軀協助改變重心,而你亦可聽到風聲的轉變。人車合一,在驕車上根本不會出現。當風經過你的背部,速度感亦會增強。你不用看表板,也可以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速度。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強風吹打,眼睛又乾又痛,你還可以看清周園風景嗎?鐵騎士,只需visor down,一切問題就此解決。

坐汽車,背部只能貼座椅,沒有風極速在身體擦過的滋味可嘗,的確可惜。

業界組織


提到運輸業界組織,我有一個建議給他們。
我希望這個建議,令業界不會再阻塞中環交通。
你們所做的,絕對是沒有動過腦筋的行為。

老師教我們要幫助有需要的人。我也幫幫你們吧

大家想想,巴士買一公升柴油要$10.00嗎?

比較巴士,整個運輸業界的柴油採購量有會否遠低於巴士嗎??

業界有組織能力嗎??

我想答案已呼之欲出。還是想不到??那該人真的不應再去選立法會議員吧!!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燃油價格

當年電油內燃機效能不俗,但奈何電油貴格甚高。

狄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以壓縮產生的熱力燃點燃料作內燃爆炸,不但效能更高,而且價格亦較低廉。

(目前狄塞爾是發明專利仍是一個迷,因1890年有另一類似注冊)

近年石油價格急升,早前已突破百美元價格。各界都受高油問題而影響生計。此外,不連稅的柴油價格更超越不連稅電油。本港運輸業亦在本月發動抗議,而且更一度阻塞中環這個核心商圈,嚴重影響本港市民生活及社會秩序。

在一個自由經濟社會,政府盡量不控制物價的十分合理的,否則就有違經濟學上無形手的定理。現時柴油稅為$0.50,相比接近$7.00的電油稅,這$.50的稅項對業界的影響極少。事實上,根據政府的資料,本港的柴油稅為亞洲區內其中一個最低的城市。

自由經濟下,業界面對油價上升,應當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上,而並非向政府埋手,特別是油稅對其收入根本沒有重大的影響。不過,運輸業界卻沒有利用他們應有的權利,反而將矛頭指向政府,更甚者還以影響市民新活的行動作出抗議,此等行為絕對是無理取鬧。

既然油格急升是大環境問題,業界大可以聯手調高運輸費,以彌補支出。然而,他們無法團結,卻將問題推卸,這絕對是他們本身的問題。

更而言之,業界更沒有在減少燃油使用上埋手,停車不熄匙,白白燒掉柴油,此等情況在工廠區不難看到;車箱加添超級音響及大量不切實際的裝飾,提高車重下亦增加耗油量,試問這又是否政府的責任?業界團結力量,至少也不是只組織業界發動阻塞馬路這樣可悲可恥的行為。他們可先向服務需求者埋手,再可以撥出資源找來學者研究節省耗油的方法。

相比起本港運輸業界,狄塞爾就能認真面對問題,發明以當年低廉的燃燒發動的內燃機。面對過石油危機後,至少超過二十年,業界根本沒有評估繼續使用柴油的支出風險。或者有人會認為我可笑,但事實上當年狄塞爾也能發明新產物,本港業界為何不團結起來,為新汽車動力而出一分力。莫說要發明一個新的內燃機或者找尋新燃料,就連製作一本「搵食車賺油天書」也未有聽過。若然大家曾努力過,就算最終未能找到有效方法,亦會更予人體諒,抗議起來亦更得人心。


業界一點腦筋也不動,只會敲政府。這樣的一個業界,我們香港人絕不會施予同情。

2008年6月26日星期四

自卑

我真的寧願一直幻想,讓此美麗下去。

朋友說:「幻想到空虛時,就想行動爭取。」

我答:「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我不是不信童話,只是童話永都不是自自然然地發生,而是強方打造出來的。

對此,我真的不能成為強方。

電視(五)

其實而家嘅電視,標準都會有一個模擬廣播的接收器,所以大家一買部電視,接上天線,就已經可以睇到電視。不過由於數碼擴播係另一個廣播標準,所以市面上絕大部分電視都唔會配備數碼接收器,咁大家就需要一個機頂盒。

所以,無論係薄電視定傳統CRT電視,同接收數碼廣播都無直接關係,而最重要係你部電視有無配置數碼接收器。

至於4:3同16:9的問題,其就你就算用4:3電視睇,都可以睇16:9畫面,只不過上下有黑邊;16:9電視亦可以睇4:3畫面,只係左右有黑邊。

仲有,你o個區有數碼廣播覆蓋,只係代表有發射站建於你住嘅地區,但你都要有數碼接收機去接收數碼訊號。只係若果無數碼廣播覆蓋,就算你有部數碼接收機都得物無所用。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電視(四)

之前提及到數碼廣播其中一個好處係「一係收唔到;一係收到」。
只要廣播訊號質素超過臨界值,咁就收到,而且一定清,唔會有鬼影同雪花。
至於模擬廣播,個訊號越低,質素就越差,所以除非對到正個發射站,而且公共天線又無乜衰減 ,如果唔係畫質點都差少少

我可以咁樣用個圖去表達

數碼廣播

畫質 ------------------
^          .
^          .
^          .
^          .
^          .---- 訊號質素
^          臨界值



模擬廣播

畫質 --
^   \
^    \
^     \
^      \
^       \
^        \------------- 訊號質素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電視(三)

咁點解模擬同數碼都同時有標清呢?

而家你睇電視,特別係無線/亞視,其實唔多唔少都有啲接收不良,例如雪花同鬼影。講真,大家睇咗咁多年電視,某程度上都習慣咗睇電視係有少少唔清;又除非係住響唐樓、村屋,或偏僻嘅地方,如果唔係接收問題都唔係好嚴重。

基本上,你睇無線/亞線,原本個質素都接近DVD下,只要接收電視台嘅能力唔係好差下,本身個質素都唔算低,至少無以前VHS錄影帶或者VCD咁差。

不過,某程度上,而家廣播都響質素上都有兩個少問題,一係就有少少鬼影同雪花,一係就直頭好唔清。

數碼電視就可以難決上述問題。

模擬廣播喺接收上,訊號夠強,所收到嘅畫面就會越接近原本個畫面,而一路弱,就一路差。好似你聽收音機咁,響空曠地方就好清,而入室內,就慢慢差落去,直至聽唔到。不過數碼廣播就唔會有咁嘅問題,因為訊號夠強自然收到,而訊號一路弱,其實佢都一路收到,而且質素都唔會變,直到一個好弱嘅訊號,即係到到一個臨界值時,佢就會好接近收到同收唔到之間,咁就會起格仔,然後會突然睇唔到。

咁樣嘅話,即係大家睇電視,雪花、鬼影等問題唔會出現,因為好似射12碼咁,你一係就收到,一係就收唔到,唔會話收到但係有雪花咁嘅問題。整體上,當發射站數量足夠時,咁香港絕大部份地區嘅電視接收問題都會解決,整體接收質素都會有所提升,偏遠地方接收問題亦有望難決。

政府認為,高清同標清喺廣播內容上係無乜分別,推出數碼電視,除咗高清外,仲要兼顧好多低收入而且要求只係「睇到就得」嘅人,所以就響數碼廣播下保留標清規格,希望可以減低入門門檻。

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電視(二)

了解到乜係模擬/數碼後,咁就可以再進一步,就係高清/標清。

頭先提及過,模擬/數碼只係點樣將個畫面變成可以廣播嘅技術,跟本同個內容無關。不過,標清/高清某程度上就同個內容有少少關係。

而家所講的標清,就係大概有4:3 DVD咁嘅質素,其實已經唔差,但只係叫標清。而家模擬廣播的質素根本就係標清。至於新加嘅高清就係質素上比標清高好多嘅一個格式,畫面更細緻,色彩更鮮艷。另外,高清係以16:9格式廣播,所以個畫面會更闊,更切合人眼視線。

以香港嘅情況,若以無線計,標清台同高清台所睇嘅畫面會係好接近,而唔同嘅就係,若果你睇劇集,你睇高清就可以睇到左右擴闊嘅畫面,而且畫面更會更細緻。至於若果你用模擬標清同數碼標清比較,理論上根本無乜分別,因為大家都係4:3畫面,數碼標清都唔會睇闊咗,而且理論上兩者播放質素都係同DVD差唔多。

基於以上的解釋,可能大家都了解到其實模擬/數碼;標清/高清兩者之間係無絕對關係,基本上可以講電視台可以有以下四個組合作擴播技術。

模擬 標清
模擬 高清
數碼 標清
數碼 高清

好,大家可能有問題。首先,既然而家模擬廣播都係標清,咁同質素下,點解又有數碼標清??同係睇標清質素啫,咁點解要整個數碼出嚟呢,係唔係無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