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星期六

欣賞技術


或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所愛看的運動。 那項運動你或者不會參加,例如會看足球的女性很多都不會去踢球,看賽車的人也必未是在清水灣、石澳出沒的飛車族。又有很多人以為,觀看體育項目,最大的樂趣必然是從技術性的角度欣賞。我不否認,大家在電視上所觀看到的體育項目,大多都是國家級或專業級的運動員參與的比賽或項目,技術上的可觀性甚高。不過,普羅大眾在觀看體育項目時,其實對技術層面的了解並不多,例如早前鄭潔打進溫網4強的一天,網球突然成為香港的熱話,而當日亦有大量市民觀看該場比賽。不過,當中有多少人跟本不知道首次發球的落點範圍要求,亦不知道單打邊線的畫分,更不知道決勝局、決勝分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不幸當天鄭潔落敗,否則市民應有更多機會去了解。

其實上述情況在雙數年,即世界盃或歐洲國家盃時就更常見。一眾人為熱潮而看足球賽事,只怕明天上班沒有話題,被人排擠。大家經常批評判罰12碼錯誤的問題,其實大家了解什麼是12碼嗎??

根據國際足聯(協)的Laws of the Game,12碼的以下的定義

A penalty kick is awarded against a team that commits one of the ten offences for which a direct free kick is awarded, inside its own penalty area and while the ball is in play.

A goal may be scored directly from a penalty kick.
Additional time is allowed for a penalty kick to be taken at the end of each half or at the end of periods of extra time.

那即是只要是一個直接自由球的判決,就足以判罰12碼。返過來說,其實12碼只是一個直接自由球。

以下就是直接自由球的判罰條件

A direct free kick is awarded to the opposing team if a player commits any of the following seven offences in a manner considered by the referee to be careless, reckless or using excessive force:

• kicks or attempts to kick an opponent
• trips or attempts to trip an opponent
• jumps at an opponent
• charges an opponent
• strikes or attempts to strike an opponent
• pushes an opponent
• tackles an opponent

A direct free kick is also awarded to the opposing team if a player commits any of the following three offences:

• holds an opponent
• spits at an opponent
• handles the ball deliberately (except for the goalkeeper within his own penalty area)

我曾經多次聽過:「你估吹罰球咩,12碼嚟邊度會咁吹呀?球證識唔識嘢呀?」但12碼不就是自由球吹罰的準則嗎?

此外,並不是每過離門10碼或以下的射門,都是應該必入的攻門,因此前鋒在有關情況下射失,請同時想想助攻的人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傳球,令前鋒更易處理。至於哪一情況下近門仍然是難射,相信直正有踢過足球的人都知。


至於技術性層面的觀賞角度,說比做得到更容易。想想身邊如陳方安生忽然民主般的忽然球迷,有多少會看球員的補位、包位動作呢?他們那些忽然球迷又有沒有分析進攻路線的能力呢?說真,這些是分析,不是娛樂,相信只有主教練(領隊)、教頭和球員才會如此觀看賽事。

沒有入球或入球「細」的球賽就不好看,但通常大賽決賽都不會有大量入球,因為兩隊都不會犯錯,出現入球的可能性不大;不會欣賞賽車的人,只不斷等待派車、撞車的情況出現。事實上,一個只踢英冠的球員,他的腳下功夫已十分了得,在nike廣告上的花巧表現他們都會,但在絕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不能犯錯,因為絕不能在球場上賣弄。鬥得難分難解的籃球賽事,娛樂性亦不及垃圾時間的高。比賽場上,只有實際,其餘的添加,只是爭勝以外的娛樂。


下次被問到「點解你會睇世界盃呀?」「點解你會睇NBA呀?」、「點解你會睇F1呀?」
想真,「我欣賞球員球技」這個案答你答得起嗎??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

York Place

近年樓盤改名千奇百怪。最近期怪名新盤如下:-
York Place、MOD595、潮樓、One New York、尚南天、首都、柏豐28

試想想。當你去探朋友,大安旨意搭的士去朋友屋企時

司機:「請問去邊呀?」
乘客:「York Place」
司機:「先生,請問去邊?」
乘客:「York Place」

司機:「乜話?」
乘客:「York Place」

司機:「邊度呀?有無中文呀?」
乘客:「灣仔呀應該,叫York Place,但好似無中文」

司機:「唔好意思,灣仔邊度呀?」
乘客:「灣仔...我都唔記得乜街,我估你識」
司機:「有中文都可能識,等我報台問問台妹」

司機:「326、326問路,乜鬼灣仔旭~披時~」
台妹:「可唔可以清楚再報一次?」
司機:「326、326問路,旭~披時~,應該響灣仔」

另一個司機:「喂326,灣仔莊士敦道近天地呀,舊紅教堂對面。」
司機:「收到唔該。」

上述情況,套用在MOD595、One New York皆可
*******************************

其實社交上,有時你講你住邊度時都幾攪笑。
以前你話你住:海怡半島、太古城、麗港城,唔會有攪笑位。
而家就唔同,當被問到「你住邊呀? 」

1. 「我住MOD595。 」(電腦呀?)
2. 「我住One New York。」(幾時移咗民呀?)
3. 「我住York Place。」(乜嘢新D場呀?)
4. 「我住潮樓。」(酒樓好住咩?)
5. 「我住凱旋門。」(拿破崙?)
6. 「我住首都。」(你返上北京做嘢?)
7. 「我住影岸.紅。」(係唔係影樓呀?)

********************************************

以往貴重地段的樓盤,好多時都唔會為樓盤起中文命,只會用街道名加號碼。

例如:
名稱 地址 中文地址 落成年分
Fung Shui 50 Plantation Rd. 種植道50 號 1954
Mayfield 41 Plantation Rd. 種植道41 號 1981
Severn 8 8 Severn Rd. 施勳道 8 號 2003
Circle Villa 16 Cape Rd. 環角道16 號 1971

通常此等樓盤不會強調樓盤的「豪氣名稱」,因為施勳道、環角道、淺水灣道、舊山頂道就已是品牌。

不過,我不認為「窩打老道8號」之地段何特別之有,一個在果欄旁的高樓,卻會如此命名。
同樣是8號,同樣是新鴻基地產,若價錢同樣,我會選擇「施勳道 8 號」。

************************************


若要在 「York Place」 和 「莊士敦道22號」 兩者選其一,我會選擇後者。至少的士司機會多謝我。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快如風


皮包鐵,一向都用作形容開電單車的實況。

不過,大家坐私家車時,有否開大車窗,確確實實地感受快如風的速度感呢?
就算開大了窗,風又會如何吹呢?
我想,若你高速行駛,風也只會呼亂你的頭髮,你總不會認為這是享受。
騎電單車,卻有另一個與別不同的感覺。

通常超過50km/h,風開始吹來。有頭盔的保護下,風在身邊吹,就像坐在海灘,感受海風從身邊輕吹。風和日麗的天氣,騎在鐵馬,由淺水灣上司徒拔道,再轉到大坑,然後落東廊,再走大潭。沿途欣賞風景,視角必定比汽車闊,就算你開convertible,享受程度也總不及開電單車。

望空大直路,自然想放肆油門,釋放引擎動力。不過,超過80km/h,風就太強,車箱內的東西也怕被吹走。這樣開快車,總是不能盡情。若是長頭髮者,就更不愛吹風開快車,因為不是所有長髮女孩都用rejoyce,總不是轉一轉頭就理順煩惱絲吧。騎電單車,就不用擔心這個速度,頭髮有頭盔貼服地保護好,風不會吹乾面部皮膚,但由頭到腳,都能感受到風的速度。

再上一層次,應該是超過140km/h。相信開大車窗開快車,風只能吹亂你的情緒。騎電單車,當開過100km/h,身體就自然會向前壓。同樣開快車,但你卻能同時跟風對抗,不讓氣流阻擋你的去路。你會越壓越低,將人與車合一,讓風經過背部而去,不容身體產生任何風阻。當你慢車時,又可以利用身體擋風協助減慢車速;入彎時亦可移動身軀協助改變重心,而你亦可聽到風聲的轉變。人車合一,在驕車上根本不會出現。當風經過你的背部,速度感亦會增強。你不用看表板,也可以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速度。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強風吹打,眼睛又乾又痛,你還可以看清周園風景嗎?鐵騎士,只需visor down,一切問題就此解決。

坐汽車,背部只能貼座椅,沒有風極速在身體擦過的滋味可嘗,的確可惜。

業界組織


提到運輸業界組織,我有一個建議給他們。
我希望這個建議,令業界不會再阻塞中環交通。
你們所做的,絕對是沒有動過腦筋的行為。

老師教我們要幫助有需要的人。我也幫幫你們吧

大家想想,巴士買一公升柴油要$10.00嗎?

比較巴士,整個運輸業界的柴油採購量有會否遠低於巴士嗎??

業界有組織能力嗎??

我想答案已呼之欲出。還是想不到??那該人真的不應再去選立法會議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