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設計顯性格

在不同時候,大家都會看到不同風格的設計,它們都各有美感(假設都是有一定料子的人,又沒有受到沒美感客戶的干擾),有的愛簡約,有的愛複雜;有的愛直線,有的愛曲線。

各有不同,但各有各的美。跟同學一起做些小設計,我發現我跟他的風格,用色都很不同。第三者表示,我很愛用直線,做直線的設計也較佳;同學則較會運用曲線。

似乎這跟性格也有一點關係吧!他為人比較圓滑,亦較為隨和。我?大家應想到吧!

後者:很久沒有用Adobe Illustrator。這種感覺很特別,彷彿返回3年前,一星期總有3年要用AI畫東西的感覺。學過的東西,總不會失去,最多至是要快一點時間重新上手。曾經有一段約5年的時間沒有騎單車,準備騎的時候也會想自己會否忘了如何騎,但最後發生僅1分鐘,你便可以上手。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理想父母

父母總是左擔心、右擔心。越是不能掌握在自己控制範圍之內,就越是擔心。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覺。部分父母總是希望這個,希望那個,要操控孩子,將孩子成為自己的附屬。到孩子大了,操控不了,就越來越擔心。教育的微妙之處,就是似控制,實質卻是要接收者不覺得是被控制,而是被感化,將你的思維成為他自己接受並認同的思維,由他自由操控自己。

同時,人對恐懼感的反應很大,危言聳聽效果最理想。越擔心就要想聽得多,越聽得多就越錯的多。去Play Group/唔去Play Group,罰細路/唔罰細路,學多國語言/唔學多語言。父母成日話有咗細路,連自己都無埋,真係無錯,人哋話乜就乜,今日聽東去東,聽日聽西去西,連獨立思考能力都無埋。

一個好耐無見嘅好朋友,因為生咗仔,幾年都唔蒲頭。近排見返,聽到佢話佢個仔7歲,但仲要幫佢刨鉛筆。我頂,我真係講咗句串串佢:「7歲刨筆都要你幫?我望你長命百歲,我怕你個仔連女都唔識溝要搵你幫。」

夠膽嘅都有。我還記得我一個朋友同我講:「超開心,今日,我個仔終於仆街喇。」事源佢個仔學行路,行行吓仆街。呢個阿媽話:「唔仆街,點識行路呀。」慘在有啲阿媽,真係連個仔去踢波、跑步都唔畀,話驚佢會跌親,會喊……挑!做乜啫,佢唔係人咩。


有一本書講到不同因素與子女讀書成績相關嘅調查(美國調查)

下列8個有關:(事實:是什麼)

父母教育程度較高;
父母社經地位高;
母親生第一胎時年過30;
小孩體動偏低(負因素)
父母家中說英語;
小孩為領養(負因素)
父母參與家長會;
家中有很多書。

下列8個無關:(行為:做什麼)

家庭關係親密
最近搬到較好社區;
母親在小孩出世後至上幼稚園期間沒有上班;
小孩參加過學前輔導;
父母定期帶小孩到博物館;
小孩常被打;
小孩常看電視;
父母幾乎天天唸書給孩子聽。

本人強調,調查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大家可以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