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那強調品味(品牌),再以未深入思巧及理解的文章,莫理該筆者是真是假,但這個現象的背後,潛藏一份速食的文化。
要成為上等人不容易,不是有錢便可,還要有內涵。不過,在城市生活,有錢不太難,有內涵卻是日積月累的事。
我所指的內涵不是單單每天看FT, HK Tatler,或者莎士比亞等便可。我思故我在,看過,還要思巧、反覆思巧、不斷思巧、領悟等。
但為了快速成為「上等人」,那便求其,求其地用上品牌來抬高自己,引用名著名人的文字來提升自己的內涵。
那分別其實顯然易見,就是內涵,思想的質素。
食麥當勞的人就是無品味的人?飲水要飲法國水?要戴PP才是有貴氣?李嘉誠想用LV定係LV想李嘉誠用LV??你不聽流行曲但林夕卻常看名著,然而你卻不能填一首詞。霍英東這名親中人士無法成為黃小姐心目中的好男,但死後受親中,在野各路政治人物致敬,蓋國旗別世。
我想大家是都明白我在說什麼的。
只做一次善事便要人敬重;看FT,Bloomberg便是財經專家;開瑪莎拉蒂便是舒密加;不去麥當勞大家樂才是對食物有要求有品味,做人多容易呢!!
世界是沒有捷徑的,建樓建得高,但卻沒有好地基,便受不到天災人禍的考驗。
1 則留言:
看沙劇,未必明白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文化意像,也未必懂欣賞張徹的暴力美學
借用梁文道的概念,人的品味並不如某些人一廂情願地以為只得一個金字塔層階
相信這個金字塔存在的人,才是愚眛得可憐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