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意甲、國際友誼賽,什麼球隊對賽,只要是強隊輸波都說打假波。更甚的是,就算不是強弱懸殊的賽事,都會聽到打假波。
最經典的一場,莫過於1998年,世界盃決賽巴西大戰法國的一仗。
若說是假波,即開口的人就認為法國是該輸的一隊。
且看看當年法國國家隊的陣容。
France
Head coach: Aimé Jacquet
當年還未算十分有名氣的球員,包括有亨利、韋拉、皮利斯。以上3人往後更在阿仙奴合作,踢出最悅目的足球。噢,還有球王施丹。卡林保當年踢最頂級的球隊;杜林踢當年還是一線的帕爾馬;李沙拉素踢德國班霸拜仁。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陣容很「夢幻」了。
當年的享利、韋拉、皮利斯已被召入國家隊,實力被認同,但還「未夠班」踢正選。這意味當時的正選,實力已很強。迪甘斯、迪西里、比堤和李沙拉素擔正,絕對有能力抵抗巴西的來犯。他們並不是踢個人足球,而且踢組織、默契,即所謂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巴西踢不出來,輸了也無話可說。2006年世界盃,法國再一次打入決賽,只是互射12碼敗給意大利。巴西無法打入決賽 ?若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在八強被法國淘汰的。
當時大家低估了法國的實力,而認為巴西踢假波。還有一點,主場之利不是近年才有的,我想10年前,主場球隊同樣佔地利。
我不是說沒有踢假波的情況,但又想想。辛辛苦苦爭取踢國家隊,為的是什麼??要錢,他們踢球隊的年薪及獎金,比他們踢世界盃所得的高出隨時不只兩倍。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打入決賽,卻會為錢而輸波?要假,分組賽假一場不就夠嗎?
說老實,世界盃一場假波,對巴西每一個球員的代價都太大了。聯賽每年都有,要爭冠軍也不是一場定勝負,久不久假一場的確沒有所謂。何況買盤者,贏波輸盤也可以,那就成績與銀紙兼收,雙贏的結果比世界盃決賽踢一場假波更有利。同樣,什麼本土盃賽,甚至歐聯賽事,年年皆有,爭標不成就轉會吧,機會多的是。歐聯踢6場分組賽,3勝1和通常夠出線,有兩場假波可踢;淘汰賽有首、次回合,首回合作客贏波,次回合又有機會踢假波。
世界盃,4年才一次,以一個球員踢14年全職足球計,只可踢3屆。一生人僅得3次機會爭標,卻打假波,而且還要選擇在千辛萬苦後,在決賽才打假波??難度他們踢完世界盃後,都再不可以踢波嗎??不要忘記,世界盃冠軍這一分CV,能令你叫價更高。有枱面錢不賺,要賺枱底錢,給我一些合理的理由吧!
7月12日周六晚上,法國國家隊於巴黎的法蘭西體育場聚舊,踢了一場表演賽。法國幫之一的阿仙奴經理雲格亦在場。說到雲格這名有碩士學位的足球經理,不只領軍能力了得,他亦精通多過語文,除了法文、英文和德文外,更能操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日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