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這樣想想。要成為電視台,首要的條件就是有發布系統。無線跟亞視就是拿了政府的牌照,令他們可以使用香港境內的大氣電波。市民只得接收這兩個免費訊號,順理成章便可以至少看到這兩個電視台的節目。
當然,電視機上所播放的內容,大可不是由這兩個電視台提供。你可以接上遊戲機玩遊戲;駁到DVD機放電影;訂購NOW TV或有線電視看其他的電視節目。
從以往到現在,電視台不只是一個發布訊號的工具,同時是製作節目的機構。當然,電視台都總不會自己製作所有節目,特別是科技發達,訊號傳播的能力及容量大增,購買其他單位製作的節目越來越普遍。
早上起床,你看的新聞,約有4成不是電視台自己拍攝的,如借用央視片段、購買新聞社的Feeds等等。9點半看財經,大家最重要的就是看報價,不過報價系統就是AFE Solutions 提供的,而並非電視台自己處理交易資料。上午所放的外購節目、下午放的卡通、深夜直播的球賽,主要的製作都不是電視台負責,電視台頂多做配音,或是提供廣東話球評。
到了收費電視降臨,變化亦更大。以住無線、亞視在其外語台也有購買如 Discovery , National Geography的個別節目,但收費電視就可以讓觀眾24小時不停地看。這個變化看來seamless,但事實上卻為電視台來一個重新的定義。
上述的情況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電視台只是一個平台、還是一個結合平台和製作的單位呢?
說老實,我認為只有內容質素有保證,電視台根本不用自家製作。假設有第3個免費電視台出現,新聞只做國內及國際新聞,那只要news room 有編輯便行。娛樂節目,買BBC, HBO配音又得,外判畀製作公司做都得(當年亞視其中一套好高收視的劇集-縱橫四海就是外判予王晶)。其他資訊節目,大可以買NGC, Discovery 等等。這個電視台只要有一個有料的「節目總監」,負責買片及外判就足夠了。這樣的電視台,只有採購,沒有製作,看似有點怪,不過說老實,只有有質素,有多少觀眾會理會內容是否自家製作呢?
到了現在,大家還有多少「內容」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呢?
youtube, youku, 各大機構企業的官網都提供了大量「內容」。
重點來了。大家想想,假設無線的劇集製作部門人員都跳了出來,自行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機構,自己拍劇後再向無線/亞視等賣版權,情況會如何?《蘇Good》其實是阿蘇自己埋班製作賣畀無線的。《荃加福祿壽》全力是他們三人的演出,涉及的製作並不多,會不會有一天,他們三人走出來,自行製作,如阿蘇一樣賣片呢?
內容是一個問題,平台也是另一個問題。
我經常想,自從有互聯網後,電視這個平台已沒有優勢。基本上,NOW TV已不是傳統的電視台,因為其根本技術是ipTV,不是一對多的廣播,而是點對點的串聯。簡單點說,亞視同時發本港台及國際台兩個訊號,你看不看也照發給你,你看本港台同時,亞視也會發個國際台的訊號給你,只是你不選擇接收。有線也一樣,你看新聞台的同時,有線其實將所有訊號都廣播出來。
NOW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機頂盒是類似一台電腦的物體,若NOW同時有100個頻道,他們不會同時發100個頻道的訊號予訂戶,只是你看哪一個,他們便送哪一個頻道的訊號。這有兩個優勢,首先是同時間只發送一個頻道,因此並沒有容量不足的問題。你知道嗎?有線是不能加台的,例如佢一個頻率包含了8條頻道,若他的牌照有6組頻率,他們就只有48個台,不能再多。理論上,NOW是有無限個台的,因為同時間,你跟他們只有一條頻道的傳送。
另一點就是互動功能,例如on demand 服務。因為是call for signal,不用再如以往一樣,要限時限刻收看。錯過了,用機頂盒的互動功能call 節目來看,就如在電腦點youtube的片來看一樣。
傳統電視技術,即有線、無線、亞視,唔會有嘅樣服務,死嘅機會仲高。不過,我認為NOW最後都會死。點解?
我先用一個例子。而家睇波一定要經電視台咩? NO!!!歐洲聯賽冠軍盃可以上網睇,motoGP世界電單車賽都可以;拳賽又得。經電視台做乜呀?反正最重要的「內容」是球賽,不是那些球評員的廢話。
推落去,電視劇呢?一樣可以。
你最後會發現,差不多什麼也可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